昨天,中国篮协制定并发布了《中国篮球协会入籍篮球运动员管理办法(试行)》,本管理办法旨在落实国家对篮球运动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规范高水平入籍篮球运动员的引进和日常管理,提升我国篮球竞技水平,推动我国篮球运动高质量发展。
但据多名媒体人报道,几乎所有民营俱乐部均对大范围的归化政策,持观望迟疑犹豫态度,实际就是持消极态度。可能只有国企俱乐部会给予积极响应。为什么民营俱乐部对归化政策这么消极?媒体人付政浩透露,他向几家CBA俱乐部老总请教了他(她)们对归化球员政策的认知和态度。普遍的看法是这个试行办法比较空洞,篮协将归化球员的引进、管理、政策探索、具体手续、人力成本等所有压力一股脑抛给俱乐部,但没有提供具体的政策优惠和入籍政策的具体支撑。
据付政浩透露,俱乐部老总们呼吁,CBA既然已经管办分离,将十年运营权授予CBA公司,那么在CBA运营的制度层面,理应按照公司法由20家俱乐部来投票表决,也就是说归化球员的管理办法要由20家俱乐部来投票表决,而不是自己发一纸文件就坐享其成。同时,付政浩也指出了大规模归化球员的四大弊端。
一是篮球和足球归化球员大不相同,足球可以从南美这些国家归化,成本相较而言并不算高,但篮球的天才球员基本都集中在美国,让美国篮球明星放弃美国国籍,这难度和代价可想而知。也就说篮球俱乐部归化美籍球员代价非常高。
二是大规模归化球员,本土球员上场的机会极少。首发两个外援,一个归化,再加上一些球队引入中国台湾球员或者香港混血球员,那中国大陆球员就剩下一个主力名额了。有可能一着不慎沦为激进的休克疗法。
三是俱乐部将经费大头都砸给归化球员和外援,自然无力也无心继续大搞青训,中国篮球青训的根基和积极性很可能会被摧毁。
四是国家队打比赛只能用一名归化球员,大规模归化球员浪费资源。
在付政浩看来,篮协完全可以重点圈定几个归化对象,自己负担一半归化成本,另一半成本则让国企享受为国养士的荣耀。有球迷评论“实际最多归化4到5个就够了,多了也没什么用,也没必要”,付政浩点赞了这一评论,实际就是认同这个观点。
中国篮协看来有一点急于求成了,想一夜之间通过大规模归化球员改变中国篮球的现状,这不切实际。付政浩说中国足协当年坐拥恒大等金元俱乐部尚且明确提出在归化一事上“谨慎推进,严格限制”,不允许大规模引入归化球员,所以中国篮球大规模引入归化球员一事篮协更不可操切从事,务请慎之慎之。诸位,你对中国篮协归化球员的政策有何看法?
破案了!为何民营俱乐部对篮协归化政策持消极态度?名记说出实情
好久不见!媒体人晒照:易建联和王仕鹏一起出席活动
5月9日CBA总决赛G2赛程:广厦再考北京卷,捍卫主场不容有失
CBA总决赛G2,北京北汽队手握三大优势,许利民冲击两连胜
提前决战!媒体人:CBA总决赛历史上一旦总比分2-0领先没球队能翻盘
次战即决战!CBA总决赛历史上0-2落后无一队最终翻盘
休媒讨论10大潜在引援目标:哈登入榜布克契合时间线 KD年龄太大
库里受伤后首次发声:伤病猝不及防让我情绪崩溃 我不会仓促复出
今年季后赛已5次20+逆转 NBA历史近15年来最多
康利谈打勇士:在场上会更多扮演教练角色 他们攻防两端球商很高
亚历山大-沃克谈投篮手感:保持信心 继续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库里缺阵!亚历山大-沃克:要时刻保持专注 面临的任务依旧艰巨